2022-06-14
近日,一项考古发现冲上热搜。一座春秋时期西北戎人的王级大墓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被发现。这是徐阳墓地考古发掘的第二座王级大墓。考古学家们认为,这进一步印证了文献中记载的“戎人内迁伊洛”的历史事件。这里提到的“戎”指向一个曾活跃于中原大地的古老部族——“陆浑戎”,几千年前,他们在战火狼烟下基本消失湮灭。但此次考古中出土的珍贵文物,证明着他们的存在和过往,一如神秘的“戎”,在浩瀚历史长卷中,曾留下的足迹。01、什么是“戎”?人们脑海中,“西戎”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新华字典中,“戎”也被解释为“中国古代的西部民族”。不过,按学界的传统观点,“戎”在早期所指并不明确,更多是一种对族群的泛称,他们的活动范围也并不局限于西方。西周时期,关于“戎”存在一些零散的记载,但“戎”族在历史舞台上真正活跃的时期,要数春秋战国。《春秋》中详细记录着当时“戎”族的存在与分布。北戎、山戎、无终之戎、扬拒之......
明嘉靖年间,桓台荣家庄西支分荣安公徙居邹平县大牛王庄。因家道贫寒,无人读书,请人代写文书,误将“荣”姓写作“戎”,以致邹平荣氏误姓戎姓。清朝桓台荣氏编修宗谱,部分荣氏宗亲已回归荣氏,编入宗谱。还有一部分直到2008年再次续修族谱时才得以编入族谱。大牛王庄荣卫国、荣若良所写谱序,描述了邹平荣氏回归荣氏的全过程:祖者,人之本也;谱者,姓氏之史录。修谱者,收族也,收族者敬祖睦宗,隆礼尚义。追本溯源,明世系,分昭穆,弘扬祖德,勉励后人,其意义大矣!吾荣氏源于古荣国(今河南巩义市),公元前六百九十三年,周天子使荣叔公锡鲁桓公之命,有功社稷,封上谷大夫,始迁于鲁。汶邑荣氏,昙山一脉,厌次世家。明永乐二年,六十世祖成公,始迁于桓台崔楼,为吾总支系始迁祖。六十七世祖安公,于明嘉靖年间,由桓台荣家庄西支分,徙居邹平县(原称长山县)大牛王庄,是为大牛王庄始迁祖。安公迁邹,家道贫寒,没有读书人。请人代写名字,误......
戎氏溯源:郑樵·《通志》,以国为氏,荒服之国。戎氏隐公会戎于潜之戎也,杜预云:“陈留济阳县东南,有戎城,汉功臣有柳丘侯戎赐,宣帝婕妤戎氏,生中山哀王。望出江陵、扶风。廖用贤·《尚友录》。戎姓:戎,江陵,羽音,茙姓同齐人戎夷之后,又望出扶风戎姓部人物列传周朝戎洋:按《姓氏急就篇》晋有戎洋。戎郭:按《姓氏急就篇》齐人戎郭。汉朝戎赐:按《汉书·功臣表》赐,以连敖从,起薛以三队,将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籍军,为将军,封柳丘侯。十八年薨。谥:“齐”。戎安国:按《汉书·功臣表》高后五年,柳丘侯安国嗣,三十年薨。戎嘉成:按《汉书·功臣表》孝景四年,柳丘敬侯嘉成嗣,十年薨。戎角:按《汉书·功臣表》后元年,柳丘侯角嗣,有罪免户三千。戎元生:按《汉书·功臣表》元康四年,赐元孙长安公士,元生诏复家。唐朝戎昱:按《尚友录》昱,荆南人,至德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尝着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鸾,欲妻以女,......
戎赐,辅助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戎昱,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戎益,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戎宪,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戎洵,明朝的清官,百姓将洵当作青天大老爷,烧香火供奉他。他为官清正廉明,不怕权贵,执法严正,办案负责,为百姓平冤屈,惩治了胡作非为的豪强。...
唐天宝元年(742)改荆州置,治所在江陵县(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辖境相当今湖北荆门市以南,石首市以北,枝江县以东,潜江市以西地区。乾元元年(758)复为荆州。...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陕西省黄陵县大型戎人墓地发掘现场。新华社发据新华社9月16日电两千多年前闻名中国的西戎的东界在哪里?考古专家在陕西黄陵县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为研究西戎提供了重要资料。为配合延安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从今年4月以来,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共钻探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古墓100多座,目前已发掘完了其中的80座,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铜器、陶器、铁器等。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邵晶说,这一批墓葬材料的出土,对整个陕北地区文化格局的研究意义重大。“特别是这些铜戈、铜剑等兵器,和魏国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认为,它的性质可能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在晋国西南生存的战国时期的戎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天恩说,过去认为陕西地区是秦国地盘,现在这个认识可能......
2011年4月以来,在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建设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黄陵县阿党镇寨头河村的战国时期[注: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历史上秦统一中国前属于东周的一段历史时期。]墓地展开了详细勘探和系统发掘。目前,已发掘墓葬90座、马坑2座以及殉埋青铜短矛的方坑1座。寨头河墓地位于洛河支流——葫芦河下游北岸的一处舌形坡地上,西南凸向河床。墓葬形制均为竖穴土坑,东西向居多,另有13例南北向墓葬分布于墓地边缘地带;墓主头向以东向居多,南北向墓葬头向均朝北;葬式以仰身直肢为大宗,还发现屈肢葬6座、二次葬5座和解体葬1座;大多数墓葬内发现有棺、椁等朽木灰痕,葬具有单棺和一棺一椁两类。墓室规模以2.5×1.5米为界,划分为大、中、小三类,似有等级差异。发现的两座马坑与大型墓葬相去不远,均为东西向,各殉埋两匹马,马头向东,南北并列,卧姿规整......
昨天,宝鸡西周贵族墓葬发掘进入第7天,继前日发现的怪宝物和一件用来盛酒的卣之外,暂未发现其它陪葬品。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认为,“怪宝物”应该是一件商代铜盘,用来盛水。 同时,原计划昨日将发现的青铜器[注: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
? 早在曹魏后期,对于少数民族大量迁入内地的情况,就已有人表示担忧,怕会发生变乱。嘉平三年(251年),邓艾就说:匈奴部落日益强盛,不可不防。又说对杂居汉人中的羌胡,应予逐步迁往塞外。司马师对他的主张很赞赏,但是并没有付诸实施。而邓艾本人,为了与蜀将姜维争夺少数民族,更不得不招抚了几万鲜卑人,把他们安置在雍、凉一带(今陕、甘、宁及青海东北部),与汉人杂居。...
现在再来看一看春秋时期的中国东北部地理形势。 在齐国灭了莱夷之后,直至大海都是周朝的地盘。实现了“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在北面不同,那里的戎狄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为什么?因为东面是大海,莱夷要么被消灭,要么投降之后融入周朝,要么摇着小船逃往朝鲜半岛,当韩国人的祖先去了。总之,根据地被端了,没有春风吹又生的机会了。而北面不同,...
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这是战国时期秦国丞相魏冉之功。魏冉是秦国大将,四次担任秦相,多次出战,提拔杀神白起,威震诸侯。但是由于魏冉的权势过大,使得人人只知道秦国有宣太后、魏冉、泾阳君、高陵君四人,却不知道秦国有秦昭襄王,极大的威胁了王权,因此被秦昭襄王罢免了职权,忧愤而死。 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影视作品中,这位权倾多年的权臣却没有家室,更没...
出自戎族源于戎族,出自上古东夷戎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戎,其为人,人首三角。”即蒲州地区有个国家叫戎国,戎国之民头上长着三只角(头饰)。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戎氏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今山西运城蒲州)。西周王朝立国后,有女戎国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今河南商丘、山东省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后分散为北戎、西戎、翟戎、陆浑戎等。戎国人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与诸夏汉人融合,其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戎氏起源(六):以职官为氏,以职官为氏源于官位,出自周朝时期官吏戎右,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周王朝时期,有专职掌管军械、君王护驾的武官,时称“戎右”。该职在各诸侯国中的同一类官称则为“车右”,位在上大夫之列。在戎右、车右的后裔子孙中,世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戎氏起源(五):出自芈姓,出自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火正戎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执政时期(公元前468~前442年),楚国大夫火正戎律移居至湖北江陵。在戎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元康九年(299)正月,太子洗马江统以为戎、狄内迁,引起诸多矛盾,是“五胡乱华”之源,乃作《徙戎论》,主张将其迁回本土。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许多民族,陆续迁移到辽西、幽、并、关陇等地,与汉人杂居,这些内迁民族,主要是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时人称之为“五胡”。“五胡”各族内迁,胡汉文化习俗亦相互影响。当然这种变化和影响也充满了矛盾。并州匈奴人许多成了汉人地主的奴婢。汉人沦为奴婢的也不少。他们常常被迫服贱役。当兵作战。更有地方官员大掠境内诸胡,押往他乡出卖,因此时常激起各族人民的反抗。而内迁各族中有些上层人物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上述情况,引起许多人的忧虑,主张把“五胡”强迫迁走,江统作《徒戎论》就是这个用意,但是,各族内迁和杂居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所以江统“徙戎”的议论,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孔方兄”的来历惠帝元康(291~299)年间,纲纪大坏,世风日下。惠帝昏聩无知,朝纲旁落,......
寨头河墓地出土铜器小件 M7出土铜鼎 最深入中原腹地的戎人遗存,填补陕西境内“西戎”考古的空白2011年4月以来,在延安市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建设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黄陵县阿党镇寨头河村的战...
? 公元前57年,光武帝的第四个儿子,30岁的刘庄继位,称汉明帝。 东汉时,因为中国内部陷入混战,西部边疆地区无力再顾及,莎车王国(新疆莎车)便趁此机会,用武力大肆侵略西域各国。早年中国统治下的西域各国纷纷向东汉政府发出求救信,将他们的王子送到洛阳做人质,希望东汉政府派出总督,带军前来帮忙。 班超 但是东汉政府由于刚从之前建国的混战之中缓过气来,...
三国魏改右扶风置,属雍州。治所在槐里县(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及秦岭以北地区。西晋泰始三年(267)迁治池阳县(今泾阳县西北)。其后辖境屡有增减。...
江苏兴化戎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丙午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江苏兴化戎氏重修宗谱六卷,(清)戎臣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江苏兴化戎氏三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清)戎福馀修,戎云程纂,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浙江鄞县鄞东一都天官第戎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戎祥富等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浙江宁波慈北古窑戎明德堂子派龙望堂家谱,(民国)戎信铨、戎泰初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龙望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图书馆。...
洋山学士第洋山学士第位于快船江洋山段戎家西桥头,是一幢具有晚清特色的古建筑。此宅坐北朝南,五开间穿斗式木结构二层楼,前有青石板铺就的天井。西侧是铺屋五间,旁有余屋。旧宅围墙高大,五马头山墙。门楼正面镌刻“学士第”三字砖雕题额,气势不同凡响。古宅多称“大夫第”、“状元第”、“进士第”、“司马第”。而称“学士第”的罕见。洋山学士第为戎家西桥头乡绅戎静钊祖宅,戎静钊,字怀恕,戎家八房子孙。学士第已有160多年历史。数百年间,古窑戎氏登科第者虽少,而入黉宫志进取者亦颇不绝。近代诗人戎金铭、书法家戎太初、戎复初都出于此。此屋东首五间归戎静钊所有,原无五马头墙,为其捐得候补知县后所建,起五马墙,谓“学士第”。❖洋山殿洋山殿,朝向东南而建,面向古窑浦,三进两明堂格局。早年大门外有石狮子一对。大门上彩绘秦叔宝,尉迟恭两位门神,威风凛凛,神采奕奕。前进有符官菩萨和精雕细刻藻井的戏台,明堂中间有高大的铁香炉一......
宁波慈溪掌起镇戎家村戎氏发展,戎家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文物古迹丰富。戎家村是南宋名儒黄震故里,村内有古卧床桥(护龙桥),洋山殿,学字第等古迹。...
戎氏祖祠是我县的文物保护单位,究其历史,他们的祖先是骑马带兵到靖海开宗创业的。据他们的族谱记载:元末顺帝17年(1349年),戎才贵由南京充伍到惠来县靖海,抗击倭寇,保卫海防。这是戎姓入潮创业的起点。明洪武15年(1382年),长子戎四瑶继役,奉命出海追击倭贼牺牲。次子戎佛仔于洪武23年继役,调赣州卫。27年建置靖海所,戎佛仔调回靖海所供职,原额旗军1121名。28年并枪有功升小旗,永乐6年(1402年)有功升总旗。永乐22年,其子戎海继役,有功,实授总旗官,世袭武略将军。因是世袭,四世戎刚毅继职。嘉靖8年(1529年),五世戎茂袭职,深入粤海与贼周盛激战阵亡。15年,六世戎朝衣继职,调长沙擒斩倭贼首二级,得赏银三两。28年,戎朝叙继职,追捕山贼黄启荐阵亡,得抚恤银三两。万历7年(1579年),七世戎文权继职,任满,戎继袭职,调广西梧州身故。及后,先后袭职的有戎端、戎文植、戎启敬、戎凤。崇......
随着今年陕西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专家在陕西省黄陵县一处基础建设工地旁,首次发现一处大型戎人墓地,为研究西戎的文化与迁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为配合延安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从2011年4月份以来,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共钻探战国时期[注:...
今年4月份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黄陵县境内发现百余座战国中晚期戎人墓葬,这是我省首次考古发现的戎人墓葬群,为研究西戎文化与迁移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为配合黄陵县南门沟水库建设,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建了南门沟水库考古队,从今年4月份以来,对库区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 近日,在考古现场主持考古发掘工作的南门沟水库考古队队长邵晶告诉记者,考古工作者...
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班超投笔从戎的主人公是谁?东汉初期,有一位受命出使西域,经过艰苦斗争,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历史上继张骞之后,为促进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英雄,他就是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的弟弟,名叫班超。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超便是著名大文豪、史学家班彪的儿子。父亲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著名的史书《汉书》就是他们父子俩编撰的。班超,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他肯动脑筋,能言善辩,读了不少书。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然而,虽然出生于文学世家,班超却对文学不感兴趣,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厌烦......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